中外自然文献比较研究
简介:纪录片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制作了。在电影的早期阶段,我们看到的图像是纪录片,他们拍摄的是真实的生活,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从记录片诞生至今,中外纪录片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叙事手法、细节还是思维角度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将分析微世界和森林之歌两部主题相似的自然纪录片的叙事技巧和详细描写,以实现中外自然纪录片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微世界;森林之歌;叙事风格;细节描写
一、两部纪录片的内容简析
微观世界: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草地上、树枝上、池塘里、泥巴间的小动物开始了新的一天。蚱蜢停在草叶上,贪婪地吸着天然的花蜜,可是螳螂已经挥动着刀子,悄悄地走近;毛虫扭动着绿色的身体,在树枝上快速爬行,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奇妙的动作。太阳升起了,群山上的野花吸引了一群蜜蜂,在它们中间辛勤地工作,匆忙之中,没有人愿意休息。然后,按照这样的顺序,从晴天到雨天,从早到晚,它讲述了发生在自然界微观世界的故事。森林之歌有11集,已经拍摄了四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主要林区,甚至海南岛底部的红树林,这不能不说是一片巨大的森林。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种类繁多。反映森林中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是这部电影的基本目的。除森林与人的关系的两集外,自然的其他九集完成了对中国森林生态环境的全景描述任务。
第二,比较两种叙事手法的异同。
(1)自然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与特点
1.自然规律是它们的共同主题。
(1)丛林法则。无论是在微观世界还是在森林之歌中,动植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默契的食物链关系,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使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生存法则,丛林法则,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类社会。在微世界的蜘蛛打败蚱蜢之后,蚱蜢成了它的食物;森林绿色地图的歌声聚焦于西伯利亚虎猎杀野猪。
(2)与自然竞争,自然界中的每一种动植物都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自然灾害是它们生存的最重要挑战。在微世界风暴过后,蚂蚁的巢穴被洗劫一空,蚂蚁只能再修复一点。在秦岭森林之歌--云恒秦岭,金丝猴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中生存,肖元死了,因为它没有抵御寒冷的冬天。
二、叙事技巧的运用。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电视连续剧和娱乐节目中,纪录片的生存已成为纪录片从业者面临的难题,纪录片叙事已成为纪录片工作者采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在这两部影片中,他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情节处理也在努力实现起起落落。微世界中每一个小动物的描述都有一个故事情节,比如蚂蚁移动,蜗牛徘徊。在森林之歌的每一集中,都有一个主角,然后讲述他们的故事,如竹笋长成高耸的竹子,金丝猴甲板和八字之间的地位斗争等等。
3。两人都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在这两部电影中,细节构成了他们叙事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描述,整个故事变得微妙起来。特写和重复是详细叙述技巧的两种主要方式。在纪录片细节的呈现状态和表现方式上,两种话语叙事技巧有效地发挥了叙事与修辞的双重作用,凸显了自身的审美魅力和艺术张力。在微世界中,蝴蝶从老茧中挣脱出来的那一刻,让我们感受到那一刻的力量和喜悦,而蜗牛的描述则持续了两分钟,让我们感受到导演的工作细节。在森林之歌--秦岭云恒山中,肖元死后,甲板和原媛的思想情感变化。
4。注意使用自然声音和背景音乐。在这两部电影中,他们很清楚地运用了自然的声音,并对各种动植物本身的声音,特别是微观世界的声音有了非常详细的描述。除了使用这些自然的声音,人工音乐是用来渲染它的关键时刻。毛毛虫在微世界列队行进。在森林-雨林混响之歌中,黄蜂与大黄蜂的斗争是自然声音与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在影片的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森林之歌大多是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而微世界则是使用交响乐等西方乐器。
(二)中外自然纪录片叙事的差异
1。叙述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具体的纪录片创作中,由于传统叙事惯性的影响,中国人往往习惯于从概念或观念出发,从宏观到微观,微观叙事往往受制于宏观叙事,虽然清晰,但不由得有一种说教和宣传的感觉;然而,西方的微观和庞大的叙事习惯往往使纪录片看上去更加生动具体,从一个人到一个场景的故事描述方法显然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微观世界给观众的感觉是纯粹的客观,是相机还是动物自己的视觉,简单地告诉动物世界发生了什么。森林之歌是用解释的方式,在其中加入很多人的感情,并不是纯粹的客观。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有对毛毡苔藓的描述,在微世界中没有任何解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被胶水和蜜蜂通过相机包裹,但也有一个介绍毛毡苔藓在歌曲-万木支持天空,这让我们知道这种植物通过解释;许多CG技术是用来协助其叙事在整个电影。
第二,镜头语言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是不同的。微世界指的是微世界。大多数电影都使用特写镜头,当它们突出主体时,它们在前面和后面都是假的,因此这些微型动物的小触角和脚在微观世界中被巧妙地、生动地暴露在观众面前。虽然这些动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我们从未如此清楚地看到过这些动物,这确实让观众感到震惊。例如,在一群野鸡捕捉蚂蚁时,我们看到的是野鸡自己的视觉,而我们从洞外看出来的似乎是我们如何窥视它们的生活。森林之歌是用一种更细腻的方式来表现的,以观众为主的全景动物和植物,近距离镜头更是少之又少。在云恒秦岭中,全景拍摄方法的基本运用,并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其中存在的因素,人们的思维方式被强加在它身上,比如原媛对小圈子的钟爱这一段,说明这显然是一种人类的情感,而不是一种动物。[WT5HZ][WT5HZ]。
3。时空叙事的差异。由于地理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叙事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中国叙事习惯于大时间、大空间、大流通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则善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裁剪,善于重新布局。中西叙事传统的差异自然影响了纪录片的叙事,使纪录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面貌。在微观世界中,从白天到夜晚,从晴天到雨天,在同一区域,森林之歌在江北和江南,通过年中四季交替的顺序,在同一区域进行叙事。
三、特写和重复:描述细节的两种不同方式
纪录片叙事与虚构故事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纪录片的症状。纪录片现实作为叙事的基本基础,保持着纪录片无限的生命潜力,而细节描写的精彩与否,已成为创作者讲好故事、拍好电影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有两种详细的叙事技巧:特写和重复。在纪录片细节的呈现状态和表现方式上,特写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段,获得了存在的意义;重复是在叙事时空的扭曲中完成叙事结构的建构,两种话语叙事技巧有效地发挥了叙事与修辞的双重功能,突出了自身的审美魅力和艺术张力。
特写一词不仅限于特写镜头的场景意义上,而是刻意关注和强调,这意味着特写文本的创作者以突出的方式让观众看到、强调和突出的镜头图像、人物表现和动作行为,从而使观众能够理解特写纪录片细节魅力的艺术意蕴。从叙事功能的角度来看,特写通常是描述事件的细节,描绘某一整体形象的各个部分,发挥微观聚焦的作用,并在不同的镜头组合中营造一种错位的节奏感。[1]。在微世界中,导演用特写镜头向观众表明动物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可以看到的。在细细描写蜗牛缠绵的过程中,导演用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起,用两分钟的时间向观众展示动物世界的非常柔软的一面,他们也会有七种情感和六种欲望,就像人类一样,但也要再现,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重复也是提高细节叙述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复的纪录片细节包括重复使用字符对象细节,行动行为细节,场景,甚至情节重复。小说评论家老智的重复模式是一种结构分析方法,是对全文中一些重要的重复成分进行追踪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考虑到每一次重复在背景中的作用,特别是其与总体结构的相关性,将有助于解释工作的意义[2]。对纪录片细节的反复分析是相似的。记录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已经具有建构叙事结构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强化图像表达的修辞效果。没有意义的修辞,但没有无用的重复。只要影片中的画面是有意重复的,影片的主题就可以追溯,但纪录片的细节也需要纳入整体的叙事结构分析,才能找到其功能。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一开始所揭示的特定现象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内核,然而,即使是最小和最琐碎的暗示或重复也可以作为深度解释的基础。[3]。在这里,他们建立了一种象征性的表意关系,这只是对细节的重复,使简单的事情变得有意义。林-云-秦岭之歌中,对甲板的重复地位及其对圆圈的感受的解释,实际上是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细节的重复无疑提高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四、中国纪录片已取得进展,但仍需努力。
中国纪录片和外国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纪录片的故事,塞登伯格说。许多中国导演都很优秀,很有创造力,有很好的视角,拍过很好的照片,但是在如何讲故事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这样观众才能理解这部电影。塞登堡的这句话表明,我国的纪录片缺乏叙事能力。然而,从电影森林之歌中,我们很难看到我国纪录片在叙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过去,我国的纪录片在宣传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方面都很薄弱。从电影森林之歌开始,我们开始进行这一工作,这对我国未来纪录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然而,森林之歌只是中国纪录片向国际社会前进步伐的一个小小的开端,更困难的事情还在背后,因此,中国纪录片还需要不断学习外国电影的叙事能力,供我使用。
参考资料:
李贤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沈旦。叙事学与小说风格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匈牙利),李俊彦译.世俗神话-电影的狂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